咖啡的口腔触感,是品饮一杯咖啡非常重要的感知环节。
口感评估目的,在于方便品饮者,抓取生豆,烘焙,或是冲煮端的各种现象。
当我们觉察到特定的口感时,我们要能先分析,形成这些口感物质的成因。这样如果想有所改进,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。
咖啡液中的各种口感,是如何被感官觉察?本文介绍油脂感与干燥感的成因。
首先,一览CVA的各种口感评估。
01 CVA的口感评估
口感的评估,在CVA表格,分为强度与质量。
强度在Mouthfeel 口感评估项,代表是口腔触觉感知的刺激程度。影响强弱的强度变化,与引起口腔触觉物质的萃取浓度有关。所谓口腔中的触觉,指的是我们在吞咽咖啡过程中,对咖啡液质地所感受到的各种感觉,例如滑顺、粗糙、软硬、黏稠等。口感涉及由食物的质地、黏度和其他机械特性引发的物理感觉,由口腔中的化学感觉和躯体感觉受体检测,主要透过三叉神经传递。引发这些口腔触感的物质,主要是咖啡豆中的碳水化合物与油脂。碳水化合物与黏稠感相关,油脂与滑顺感及油感有关。唾液在口感也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,因为它是溶解风味化合物和调节质感的媒介。唾液的成分和流动性,影响着人们对顺滑度、涩度和包覆性等特性的感知,使其成为整体感官体验中不可或缺的因素。咖啡液中的某些化学性物质,可能引发口腔黏膜刺激反应,也可能影响唾液流动,带来干燥收缩感。CVA口感评估项中,与质感有关的五个勾选类别,就是由以上的物质刺激口腔引起的触感,这五类包括
-油脂感 Oily
-干燥感 Mough-Drying
-粗糙感 Rough:有形体物质引起的感知
-滑顺感 Smooth
-金属感 Metallic
02 油脂感Oily
我们冲煮的咖啡,来自咖啡的种子。不论甚么植物的种子都含有油脂,油脂储存于胚乳区,油脂是植物的基础代谢物之一。咖啡种子的油脂含量,与产地品种有关,大约占10~14%的重量。咖啡豆中的油脂,仅部分可在手冲的冲煮过程中萃取而得。这是因为油脂属于大分子物质,生活中食用植物油,是透过冷压萃取方式,以物力的重力压榨取得。这种油脂萃取法,在咖啡萃取中,仅由”义式高压萃取”法,较容易取得。所以手冲这类在常压下,仅用热水萃取的咖啡,只能溶解部分的咖啡豆油脂。当然,如果咖啡油已经浮到豆表,就可以利用温度溶解取得,不受到油脂大分子量的萃取限制。
一般来说,深度烘焙咖啡,咖啡油因烘焙爆裂而喷发到表面,这类油脂可以直接用热水溶解取得,就可能替咖啡带来些油脂感。浅烘焙咖啡,在手冲中可感知到油脂的机率偏低。如果要提高油感,使用不吸油的过滤材质,例如金属滤网,或是无纺布滤纸,较有机会,但仍需看咖啡的发酵程度与烘焙程度。如果油脂在豆内而不在豆表,因为手冲萃取时间短,豆内大分子油脂短时间可溶出的数量低,除非咖啡豆孔隙大。大孔隙,通常与高发酵加工方式,带来的细胞壁软腐现象有关。所以浅烘焙的咖啡,最有机会在手冲时感知到油脂感的,可能更多偏向厌氧发酵这类咖啡。冲煮的过滤材质使用不吸油的,搭配加工方式容易出油的,都可能增加手冲萃取过程中的油脂感体验。
03 干燥感mouth-drying
干燥感,是指口腔皮肤或舌面,产生一种绉褶的收敛感。
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,通常可能有三个原因
第一:酸物质含量偏高
第二:绿原酸转化不足
第三:甜感物质萃取不足
# pH值与收敛感
1996《感官化学Chemical Senses》期刊刊登一篇论文,探讨有机酸的涩感与pH值关联性。实验结果评估乳酸、乙酸和柠檬酸(分别调节至 pH 3、5 和 7)的涩味和酸味。
结果显示,在相同 pH 值下,尽管不同有机酸,产生的酸味感知不同,但与干涩有关的触觉属性(干燥、口腔组织粗糙和皱缩感),在不同有机酸中却是相似。至于干涩感,会随pH 值的升高而降低。在各种咖啡的有机酸中,以柠檬酸的酸度最高,且柠檬酸也是咖啡中含量第二高的有机酸。因此如果烘焙咖啡含有较高量柠檬酸,冲煮时吾人对酸的萃取率又偏高时,口腔干燥度就可能明显。高发酵咖啡产生更多醋酸(加上本来的柠檬酸),这类咖啡也可能在萃取阶段,因酸物质萃取过量,而引发干燥感。由pH 值引起的刺激,口腔与舌面均可感知。
#绿原酸与收敛感
2020年《食品期刊》研究显示,咖啡液中的绿原酸浓度与干涩感强度正相关。绿原酸是一种酚类化合物,它会结合唾液蛋白,引起干涩感。
2023年的《国际食品研究》期刊提到,酚类化合物是造成食物涩味感知的主要原因,pH值则会影响酚类化合物引起的涩味感知。绿原酸是咖啡生豆中含量最高的有机酸,会在烘焙阶段降解。烘焙程度愈深,绿原酸降解增加。浅烘焙咖啡,可因绿原酸含量增加引起干涩感。由于绿原酸影响口水分泌,所以这类干燥感的发生区域,更多可能在舌面。
#影响收殓感的其他因素
碳水化合物物质,会刺激口水分泌,并且增加食物的黏稠感与滑顺度,因此如果咖啡液缺乏甜感,口水分泌量刺激不足,就可能加深收敛干燥感。此外,如果咖啡液又酸,且又富含绿原酸类的多酚物质,会进一步强化干涩感。
1998年这篇《感官化学》期刊的研究,探讨柠檬酸对酚类化合物收敛性的影响。该实验在酚类化合物(葡萄籽单宁、单宁酸、儿茶素和没食子酸)水溶液,添加柠檬酸后,发现收敛性增强。实验分析这种酸感增强,是因为 pH 值提高了酚与蛋白质结合的亲和力。
04 小结
油脂感是正面感知,干燥感某程度算是负面。油脂感与干燥感,非矛盾感知,可并存于咖啡液中。轻微的干燥感,不一定直接属于负面感受,但需要更高的滑顺感支撑。干燥感很有可能因生豆加工导致,例如酿酒酵母发酵,容易产生更多柠檬酸。增加油脂感,在浅烘焙咖啡,要从过滤器材着手,较能发挥功效。至于降低干燥感,从干燥感的成因来说,冲煮上首重降低咖啡液的酸感。烘焙上,烘豆师要多加留意调整柠檬酸强度(烘焙可决定分解多少此类酸质),且更加小心绿原酸烘焙过程的转化处理,就可降低萃取阶段,冲煮者要面对过量的多酚与酸度。至于冲煮,如果发现干燥感明显,那冲煮对策就是目标降酸冲法,搭配增甜冲法。要双管齐下才能有效改善干燥感。另外因为高pH值,会影响干燥感知,从冲煮水的水质调整,也可能改变干燥感。